小儿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梗阻、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喂养不当: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量进食、进食过快或姿势不当易引发呕吐。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过于油腻也可能影响消化。人工喂养需注意奶瓶角度与奶嘴流速,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冷热交替进食或频繁更换配方奶可能刺激肠胃。
2.胃肠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易导致急性胃肠炎,伴随腹泻、发热。轮状病毒是常见病原体,夏季细菌性感染高发。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胆汁样液体。需观察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及时补充电解质。
3.食物过敏:牛奶蛋白、鸡蛋等过敏原可能引发呕吐,常伴皮疹或腹泻。婴幼儿肠道屏障功能较弱,过敏反应更易发生。母乳喂养者需排查母亲摄入的致敏食物。添加辅食时应逐样尝试,记录进食反应。
4.肠梗阻: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肠套叠会导致呕吐,呕吐物可能含粪渣或血丝。腹部触诊可发现包块或胀气,伴随哭闹不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坏死。
5.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脑炎、脑膜炎等颅内病变可能刺激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状且与进食无关。伴随意识模糊、前囟膨隆或抽搐需立即就医。头部外伤史或高热不退时需排查颅内压增高。
出现呕吐应保持侧卧防误吸,暂禁食2-4小时。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观察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排便情况。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出现血便或嗜睡需紧急就医。喂养后竖抱拍嗝,注意餐具清洁与食物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