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含草和鹿衔草指的是同一种中药材,只是名称写法不同。这两种写法在中医药文献中均有出现,但实际指向的植物基原与药用功效完全一致,属于同物异名现象。
该药材正名为鹿衔草,来源于鹿蹄草科植物普通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的干燥全草。名称由来与传说中鹿病后自行觅食此草疗伤的习性有关,故又称鹿含草。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无力、肺虚久咳及外伤出血等症。现代研究显示其含黄酮类、酚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不同地区对含衔二字的书写习惯差异导致名称混用,但《中国药典》及地方标准均以鹿衔草为正名。
使用鹿衔草需注意辨证施治,风湿热痹者慎用,避免与寒凉药物过量配伍。部分地区可能将形态近似的其他鹿蹄草属植物混用,需确保基原准确。药材储存需防潮防霉,煎煮时建议先浸泡以提升有效成分溶出。临床剂量通常为9-15克,超量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采挖野生品种以免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