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内形成异常空洞,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因空洞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显现。
典型症状包括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尤其多见于上肢和躯干,触觉相对保留,呈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无力和萎缩多见于手部小肌肉,伴随肌张力降低或腱反射减弱。部分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干燥、出汗异常或霍纳综合征。若空洞累及延髓,可能引发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或眼球震颤。疼痛也是常见表现,多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夜间加重。
诊断需结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空洞范围和位置。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药物镇痛、康复训练,严重者需手术减压。日常需避免颈部过度活动,防止外伤加重病情。定期随访监测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保暖,减少温度觉缺失导致的烫伤或冻伤风险。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帮助患者适应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