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隆起是指在妊娠早期超声检查中发现的绒毛膜局部向宫腔内凸起的现象。这一表现通常出现在孕5-10周,属于早期妊娠中的一种超声征象,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局部绒毛膜增生或宫腔形态变化有关。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改变,但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绒毛膜隆起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绒毛膜局部血供异常、胚胎着床位置特殊性或宫腔轻微收缩有关。超声下可见妊娠囊局部增厚呈丘状突起,但胚胎胎心搏动通常正常。部分绒毛膜隆起可能与轻微蜕膜出血相关,但不同于绒毛膜下血肿。临床观察发现,约85%的绒毛膜隆起随着妊娠进展会逐渐消失,不影响胎儿发育。若伴随阴道流血、HCG上升缓慢或胎心异常,则需警惕先兆流产或胚胎停育可能。
发现绒毛膜隆起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但无需绝对卧床。定期复查超声监测隆起变化及胚胎发育情况至关重要。避免过度焦虑,多数绒毛膜隆起孕妇可继续正常妊娠。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出血量增加,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并发症。临床处理以观察为主,通常不推荐特殊药物治疗,除非合并其他高危因素。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保持良好心态对妊娠结局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