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鉴别主要依靠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及病史综合分析。窦性心律失常通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类型,需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等区分。明确诊断需结合患儿年龄、症状及心电图动态变化。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发热、哭闹或运动后,心率超过年龄正常值,但节律整齐,P波形态正常。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睡眠状态或运动员,心率低于正常下限,需排除药物影响或先天性传导异常。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属生理现象,常见于健康儿童。鉴别时需注意排除病理性因素,如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电解质紊乱。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心脏超声可评估结构异常。病史采集需关注家族遗传史、用药史及伴随症状如晕厥、气促等。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度依赖单次心电图结果,需多次复查以观察动态变化。检查前确保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干扰结果。若伴随胸痛、晕厥或面色苍白,需紧急排查严重心脏疾病。家长应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持续时间,便于医生分析。治疗以针对原发病为主,单纯窦性心律失常通常无需干预,但需定期随访。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出现心率持续异常或症状加重时,需及时转诊至儿科心血管专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