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确实不推荐用于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这种抗真菌药物虽然对多种深部真菌感染有效,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在尿路感染中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临床疗效有限。
伊曲康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仅有不足1%的原形药物通过尿液排出。尿液中药物浓度极低,无法有效抑制或杀灭尿路中的真菌病原体。相比之下,氟康唑因其高尿排泄率约80%以原形从尿液排出,成为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首选。伊曲康唑的吸收依赖胃酸环境,食物和胃酸减少可能进一步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影响整体疗效。对于尿路念珠菌感染等常见真菌性尿路感染,选择尿液中浓度更高的药物更为关键。
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尿路感染时,需结合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伊曲康唑的肝毒性风险较高,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尿路感染本身并非其适应症。避免与其他经肝代谢药物联用,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或耐药真菌感染,应优先考虑其他针对性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