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和肾阴虚是中医理论中两种不同的肾脏功能失调状态,核心区别在于阳虚表现为阳气不足,阴虚则是阴液亏虚。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小便清长或夜尿频繁,男性可能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常见宫寒不孕或月经推迟。肾阴虚则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为主要特征,男性易出现遗精,女性可能月经量少或提前。两者舌象与脉象也不同:肾阳虚者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肾阴虚者舌红少津、脉细数。
调理时需辨证施治。肾阳虚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肾阴虚需滋阴降火,多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饮食上,肾阳虚者可适量食用羊肉、韭菜、桂圆等温补食物,避免生冷;肾阴虚者宜选银耳、百合、黑芝麻等滋阴之品,忌辛辣燥热。需注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情绪紧张可能加重阴虚,而贪凉饮冷、久居寒湿环境易损伤阳气。若症状复杂或自行调理无效,应及时就医,避免误用补药导致阴阳失衡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