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昏迷需立即就医并监测生命体征、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氨的产生、使用降氨药物促进毒素代谢、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和脑水肿。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并监测生命体征:肝性昏迷属于急危重症,需迅速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支持。医院内需持续心电监护,评估意识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氨的产生:氨是导致肝性脑病的重要毒素,需严格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急性期可暂时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提供能量。病情稳定后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植物蛋白,避免高动物蛋白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3.使用降氨药物促进毒素代谢:常用药物包括乳果糖和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通过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同时促进排泄。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激活尿素循环,加速氨的代谢。用药需根据血氨水平调整,避免过量导致腹泻或电解质失衡。
4.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肝性昏迷常伴随低钾、低钠等电解质异常,需定期检测并补充。低钾可诱发心律失常,需静脉或口服补钾。低钠血症需谨慎纠正,过快可能引发脑桥髓鞘溶解。同时注意酸碱平衡,避免代谢性碱中毒加重氨的毒性。
5.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和脑水肿:肝性昏迷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肺部或腹腔感染,需早期使用抗生素。脑水肿是危重表现,可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但需监测肾功能。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肝性昏迷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延误可能加重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饮食。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氨,严格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出现嗜睡、烦躁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