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并阻断其正常功能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干扰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抑制胆碱能神经传递,从而产生一系列药理作用。乙酰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型M型和烟碱型N型两类,因此阻滞剂也分为M受体阻滞剂和N受体阻滞剂,分别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亚型。
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M受体阻滞剂常用于缓解平滑肌痉挛,例如治疗胃肠道痉挛、支气管哮喘或膀胱过度活动症。这类药物还能抑制腺体分泌,用于手术前减少呼吸道分泌物。N受体阻滞剂则主要用于麻醉和肌松,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受体,使骨骼肌松弛,便于手术操作。某些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心律失常或有机磷中毒,通过调节胆碱能系统功能改善症状。不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具体适应症和受体亚型特异性。
使用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与M受体阻断有关。过量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谵妄甚至昏迷。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M受体阻滞剂,以免加重病情。N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需在严密监护下使用。药物相互作用也需关注,例如与抗胆碱酯酶药合用可能抵消效果。个体化用药和定期监测是确保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