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皮肤或眼白发黄。具体分析如下:
1.乏力:乙肝病毒感染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能量合成不足,导致全身肌肉无力。早期表现为轻微疲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持续性倦怠,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部分患者伴随低热症状,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
2.食欲减退:肝脏分泌胆汁功能下降,影响脂肪类食物消化,出现厌油腻、早饱感。严重时闻到食物气味即引发恶心,每日进食量明显减少。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体重下降,每月减轻2-3公斤需警惕。
3.恶心呕吐: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淤血,胃黏膜充血水肿易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偶见胆汁样液体。晨起空腹时症状加重,进食后暂时缓解但很快复发。
4.肝区隐痛:肝脏炎症引发包膜张力增高,表现为右侧肋弓下持续性钝痛。疼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弯腰或深呼吸时加剧。触诊可发现肝脏肿大,边缘钝圆伴轻度叩击痛。
5.皮肤或眼白发黄: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首先出现在巩膜,随后扩散至全身皮肤。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可能呈陶土样浅色。黄疸程度与肝细胞损伤严重性相关。
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避免饮酒及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及肝脏超声。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做好防护措施,家庭成员建议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