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炎的判断依据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行走时疼痛加剧、晨起或久坐后僵硬感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质增生。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炎会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尤其是屈曲、外展和内旋动作受限明显。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不适,随着病情发展,活动障碍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动作如穿鞋袜、上下楼梯等。
2.局部压痛明显:按压髋关节周围或腹股沟区域时疼痛显著,可能伴随深部叩击痛。疼痛常向大腿内侧或膝关节放射,需与腰椎疾病鉴别。压痛点多集中在关节前侧或外侧,活动后压痛可能减轻或加重。
3.行走时疼痛加剧:负重活动如行走、站立时疼痛明显,休息后可缓解。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后期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胀感,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
4.晨起或久坐后僵硬感明显:关节僵硬通常持续30分钟以内,活动后逐渐减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关节启动困难,需缓慢活动才能恢复。僵硬感多与滑膜炎症及关节液循环不畅有关。
5.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质增生:X线可见关节软骨磨损、间隙不对称变窄,晚期出现骨赘形成或囊性变。MRI能早期发现软骨损伤和骨髓水肿,有助于与其他髋关节疾病鉴别。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活动。日常注意保暖,控制体重以减少关节负荷,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饮食宜均衡,适当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定期复查影像学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