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但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
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肠道内繁殖,随后可能侵入神经系统,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病毒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容易传播,尤其是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而更易感染。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期间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感染者仍具有传染性。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儿麻痹最有效的手段,全球范围内通过免疫计划已大幅减少病例。
预防小儿麻痹需注重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在流行地区,应确保饮用水安全,食物需充分加热。接种疫苗是关键,尤其是儿童应按时完成免疫程序。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公共卫生部门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防止病毒扩散。通过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