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乙肝疫苗前需要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肝功能、凝血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若结果为阳性则不宜接种疫苗,需进一步评估。阳性表明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接种疫苗无法产生保护作用,需根据病情采取抗病毒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阴性结果可正常接种。
2.乙肝表面抗体:确认是否已具备免疫力,抗体阳性且滴度足够高则无需重复接种。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时需补种疫苗。若从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抗体阴性,需按标准程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3.乙肝核心抗体:区分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核心抗体阳性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单独核心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已痊愈,需补充表面抗体检测。若伴随表面抗原阳性则属于现症感染,不宜接种疫苗。
4.肝功能:评估肝脏健康状况,严重肝功能异常者需暂缓接种。转氨酶显著升高或胆红素异常提示肝脏受损,接种疫苗可能加重负担。待肝功能恢复稳定后再行接种更为安全。
5.凝血功能:排查出血性疾病,确保疫苗接种后无异常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需谨慎,避免肌肉注射导致血肿。必要时调整接种方式或先行治疗凝血障碍。
接种前需如实告知过敏史、妊娠情况及近期用药记录。存在发热或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完成接种后留观30分钟,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属常见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