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常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的情况,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严重时可伴随其他异常表现。
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较快。黄疸首先出现在面部,随后扩散至躯干和四肢,颜色呈柠檬黄或橙黄色。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嗜睡、拒奶、反应低下等症状。若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尖叫、抽搐甚至呼吸暂停,需紧急干预。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等表现。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及精神状态,避免延误治疗。黄疸进展迅速或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光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严重者需换血或输注白蛋白。母乳喂养可促进胆红素排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延误就医,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至关重要。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做好新生儿监测和干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