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具体分析如下: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这类疾病由遗传因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不全,表现为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常见类型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需通过免疫球蛋白替代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伴随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治疗采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需长期随访以预防关节畸形。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常见症状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肾脏损害。儿童患者病情通常较成人更重,需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控制疾病活动度。
4.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基础,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及肾脏病变。多数病例与感染或过敏原接触相关,病程自限性,但需监测肾脏并发症,严重时需免疫干预。
5.川崎病: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冠状动脉,表现为持续发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和淋巴结肿大。及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降低冠状动脉瘤风险,后续需定期心脏评估。
针对上述疾病,家长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避免自行用药。定期复诊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疫苗接种需根据病情个体化评估,部分患儿需避免活疫苗。保持均衡营养和适度运动对免疫调节有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