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异物本身不是肺炎,但可能引发肺炎。当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可能阻塞气道,导致局部通气障碍,同时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若异物滞留时间较长,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发展为肺炎。支气管异物是肺炎的潜在诱因之一,但两者属于不同的病理过程。
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成人,常见异物包括食物残渣、玩具零件或牙齿等。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可能引起剧烈呛咳、呼吸困难或胸痛等症状。若未及时取出,异物可能造成支气管黏膜损伤,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同时,阻塞部位远端肺组织可能出现肺不张或炎症浸润,最终导致阻塞性肺炎。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及时取出异物是防止肺炎的关键。
预防支气管异物需注意进食时避免说笑或奔跑,儿童应远离小颗粒玩具。若怀疑支气管异物,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拍背或催吐,以免异物移位加重病情。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重症肺炎、肺脓肿等并发症。对于已继发肺炎的患者,除取出异物外,还需根据病原学结果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测呼吸功能。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长期肺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