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发眩晕。该病症属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通常不会造成听力损伤或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耳石症的发生与椭圆囊斑上的碳酸钙结晶脱落有关。当这些微小耳石颗粒误入半规管内,头部转动时会带动内淋巴液异常流动,错误刺激平衡感受器,导致突发性眩晕。典型症状为短暂的天旋地转感,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常伴随恶心或呕吐。诊断主要依靠Dix-Hallpike变位试验,通过观察特定体位下的眼球震颤眼震来确认受累的半规管位置。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如Epley复位法,通过系列头部运动将耳石重新归位至椭圆囊。多数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缓解,少数需结合药物治疗或前庭康复训练。
耳石症患者应避免突然低头、仰头或快速翻身等动作,发作期间需防止跌倒。复位治疗后需保持头部直立48小时,睡眠时垫高枕头。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需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他疾病。日常可适度进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高龄、头部外伤或长期缺钙人群需定期检查,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