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血虚的治疗需以疏肝解郁、养血补血为主,结合中药调理与生活方式改善。
肝郁血虚多因情志不畅、长期压力或过度思虑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出现血虚症状。治疗上常用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薄荷、生姜助柴胡疏泄肝气。若血虚明显,可加熟地黄、阿胶补血;若兼有热象,可加牡丹皮、栀子清热。针灸可选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调和肝脾、促进气血生化。日常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以助气血流通。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以免加重肝郁。饮食宜清淡温补,多食红枣、枸杞、黑芝麻等养血之品,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中药需辨证使用,长期肝郁血虚可能伴随脾虚或肾虚,需调整方剂。孕妇、体质特殊者用药前应咨询医师。定期复诊观察疗效,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单一药物。若出现头晕、心悸加重或持续失眠,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