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可能寄生多种大肠寄生虫,常见种类包括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绦虫等。这些寄生虫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主要寄生于肠道,可能引发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肠梗阻或贫血。
寄生虫感染途径多样,包括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触受污染的土壤、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的肉类等。蛔虫和鞭虫卵在土壤中发育成熟,经口摄入后在小肠孵化,成虫移行至大肠寄生。钩虫幼虫能穿透皮肤,经血液迁移至肠道。蛲虫通过粪口传播,夜间在肛周产卵,引起瘙痒。绦虫则多因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或鱼类感染,其节片可随粪便排出。不同寄生虫生命周期各异,但均依赖宿主生存繁殖。
预防大肠寄生虫感染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蔬菜、水果彻底清洗。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接触土壤或宠物后。定期驱虫治疗对儿童及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若出现长期腹痛、消瘦、粪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粪便检测或影像学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流行地区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改善水源和粪便处理设施,切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