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淋尿道炎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疏肝理气、局部外治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利湿:常用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针对下焦湿热证型,以车前子、瞿麦、滑石等药物通淋利尿,配合黄柏、栀子清热解毒,缓解尿频尿急症状。需根据舌苔黄腻程度调整药量,避免过度苦寒伤胃。
2.活血化瘀:病程较长者多见气滞血瘀,选用桂枝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以丹参、赤芍、当归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尿道涩痛。瘀血重者可加土鳖虫破血逐瘀,但需监测出血倾向。
3.健脾补肾:脾虚湿困或肾气不足时采用参苓白术散或六味地黄丸,党参、黄芪补中气,山茱萸、熟地黄益肾固本,适用于劳累后加重的病情。阴虚火旺者需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4.疏肝理气:情志不畅诱发者宜用柴胡疏肝散,以香附、郁金、川楝子调畅气机,缓解胁腹胀满及排尿不畅。肝郁化火者可加栀子、牡丹皮,同时配合情志疏导。
5.局部外治: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煎汤熏洗会阴部,或野菊花、金银花研末调敷,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熏洗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皮肤溃破者禁用刺激性药物。
治疗期间需禁食辛辣油腻,保持作息规律,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调理,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