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脱臼复位可采用牵引屈肘法、推挤法、旋转法、杠杆法和悬吊法。具体分析如下:
1.牵引屈肘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助手固定上臂,操作者一手握住腕部沿前臂方向持续牵引,另一手拇指按压尺骨鹰嘴,其余四指扶住肱骨下端,逐渐屈曲肘关节至90度,听到弹响即复位成功。此法适用于后脱位,操作时需保持牵引力均匀,避免暴力导致二次损伤。复位后需检查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确认无神经血管损伤。
2.推挤法:患者仰卧,操作者一手握前臂远端牵引,另一手掌根推压尺骨鹰嘴向前,同时屈曲肘关节。此法适用于后脱位伴尺骨鹰嘴明显突出者。推挤时需控制力度,避免压迫尺神经。复位后需观察局部肿胀情况,必要时冰敷减轻疼痛。
3.旋转法:患者坐位,操作者一手握腕部牵引并外旋前臂,另一手拇指压住桡骨头向内推挤,同时内旋前臂并屈肘。此法适用于桡骨头半脱位。旋转动作需轻柔连贯,避免过度扭转导致韧带损伤。复位后需限制前臂旋转活动1-2周。
4.杠杆法:患者俯卧,上臂垫高,操作者以膝部为支点顶住肱骨远端,双手握腕部向下牵引并屈肘。此法适用于肌肉发达者或陈旧性脱位。杠杆作用可减少复位阻力,但需注意支点位置,避免压迫肱动脉。复位后需用支具固定3周。
5.悬吊法: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操作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腕部缓慢向下牵引,利用肢体重力辅助复位。此法适用于轻度脱位或儿童患者。悬吊时间不宜过长,复位后需检查肘关节对位情况。
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热敷,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两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麻木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