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可以检测骨髓侵犯,但存在一定局限性。PET-CT通过追踪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代谢活性,能够显示骨髓中异常高代谢的病灶,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骨髓侵犯具有较高敏感性。尤其是全身扫描的优势,可一次性评估全身骨髓受累情况,相比局部骨髓活检更全面。
PET-CT检测骨髓侵犯主要依赖病灶的代谢活性。恶性肿瘤细胞通常葡萄糖代谢旺盛,在图像中呈现高摄取信号。例如,淋巴瘤骨髓侵犯在PET-CT上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FDG浓聚,而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显示为多发性点状高代谢灶。但需注意,某些良性病变如感染、炎症或治疗后骨髓造血增生也可能导致假阳性。低度恶性或惰性肿瘤代谢活性较低,可能出现假阴性。PET-CT结果需结合骨髓活检、血液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使用PET-CT评估骨髓侵犯时,需考虑患者近期治疗史。化疗或放疗后骨髓可能出现暂时性代谢增高,干扰结果判读。检查前应充分禁食,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竞争性抑制FDG摄取。对于疑似骨髓侵犯但PET-CT阴性的病例,仍需通过骨髓穿刺或MRI进一步确认。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因骨髓造血活跃,生理性摄取较高,诊断需更谨慎。总体而言,PET-CT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但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