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得了猩红热需进行咽拭子培养、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尿液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咽拭子培养:通过采集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存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该检查是确诊猩红热的关键依据,操作简单且准确性高。若培养结果为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风险。
2.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辅助判断细菌感染程度。猩红热患者通常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占比增加。此项检查快速简便,可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C反应蛋白检测:通过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反映体内炎症反应强度。猩红热急性期C反应蛋白常显著升高,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4.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检测血液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水平,辅助诊断链球菌感染。抗体滴度升高提示近期或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尿液分析:观察尿液中是否出现蛋白或红细胞,筛查是否并发肾炎。猩红热可能引起肾脏损害,早期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
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需隔离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关节肿痛、尿液异常等表现。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防止复发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