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可能导致窒息、肺炎、肺不张、气胸、气管黏膜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窒息:气管异物阻塞气道时,气流无法通过,导致缺氧甚至呼吸骤停。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时,可能完全堵塞主支气管或气管分叉处,短时间内引发严重缺氧。若不及时处理,脑部缺氧超过4分钟可造成不可逆损伤。
2.肺炎:异物滞留气管或支气管内,可能携带细菌或刺激局部黏膜引发感染。异物作为异物核心,周围分泌物积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咳嗽、脓痰等症状,严重时形成肺脓肿。
3.肺不张:异物阻塞支气管后,远端肺泡内气体被吸收,肺组织塌陷形成肺不张。塌陷的肺叶失去通气功能,表现为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长期不张可能继发感染或纤维化。
4.气胸:尖锐异物可能刺穿气管或支气管壁,气体逸入胸腔形成气胸。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患侧叩诊呈鼓音。张力性气胸可压迫纵隔,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5.气管黏膜损伤:异物摩擦或嵌顿可能造成气管黏膜撕裂、出血或水肿。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气道狭窄,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咯血。反复损伤可能导致肉芽组织增生或瘢痕狭窄。
发现气管异物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拍背或催吐。急救时采用海姆立克法,但需注意操作规范。儿童进食时需监督,避免哭闹或奔跑。细小物品应远离婴幼儿,选择适合年龄的食物。出现呛咳或呼吸困难应保持安静,减少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