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被异物卡住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背部拍击法、自行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重复至异物排出。原理是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压迫肺部产生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若患者为孕妇或肥胖者,冲击位置改为胸骨下半段。
2.背部拍击法:适用于婴幼儿或无法站立者。将患者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骨之间5次。拍击时保持力道适中,利用震动使异物松动。若无效可转为胸部按压,两指按压胸骨中部,深度约4cm。此方法需注意体位,避免头部过度下垂引发窒息加重。
3.自行腹部冲击法:若独自一人且无法呼救,可借助椅背或桌角顶住上腹部,快速向前倾压,模拟海姆立克动作。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此方法需确保冲击点准确,避免撞击肋骨或剑突。自行操作时可能因疼痛导致力度不足,需尽量保持冷静。
4.胸部冲击法:针对意识丧失者或孕妇,将患者平卧,施救者两手掌重叠置于胸骨中下部,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至6cm。通过胸腔压力变化促使异物移动。每按压30次后检查口腔,可见异物时用手指勾出。操作时需保持呼吸道开放,避免盲目掏挖导致异物深入。
5.及时就医:若上述方法无效或患者出现面色青紫、意识模糊,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途中持续尝试急救,避免剧烈摇晃患者。医疗人员可能使用喉镜或气管切开等专业手段。延误救治可能导致脑缺氧或心脏骤停。
急救过程中需判断患者状态,避免对无窒息症状者实施冲击。异物取出后仍需观察是否有黏膜损伤或继发感染。学习正确急救手法可提高成功率,操作不当可能加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