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可能导致残余尿失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该疾病以膀胱壁慢性炎症为特征,可能破坏膀胱的正常储尿与排尿功能,当炎症累及膀胱逼尿肌或神经调控机制时,可能导致排尿不完全,残余尿增多,进而引发尿失禁。
间质性膀胱炎引起的尿失禁通常与膀胱容量减少、膀胱壁纤维化或神经敏感性异常有关。炎症反应使膀胱壁僵硬,收缩能力下降,尿液无法完全排空,残余尿逐渐积累。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括约肌的控制能力时,可能出现漏尿现象。疼痛和尿频症状可能进一步干扰排尿反射,加重尿潴留和失禁风险。部分患者还可能因长期炎症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形成压力性尿失禁或混合型尿失禁。
确诊间质性膀胱炎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及病史评估。治疗应优先控制炎症,如膀胱灌注、口服药物或神经调节疗法,同时针对残余尿进行行为训练或间歇导尿。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减少膀胱激惹。定期随访监测膀胱功能,必要时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改善控尿能力。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干预,但需谨慎评估风险与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