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容易得肺炎的情况包括免疫力低下、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居住环境空气污染、营养不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具体分析如下:
1.免疫力低下: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6个月至2岁阶段,体内抗体水平较低,难以有效抵抗病原体入侵。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增加肺炎风险。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细菌病毒更易侵入肺部引发感染。
2.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密切接触咳嗽、打喷嚏的感染者时,飞沫中的病原体可直接进入小儿呼吸道。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庭成员患流感等疾病时未做好隔离防护也是常见传播途径。
3.居住环境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二手烟、雾霾或厨房油烟等有害气体中,会损伤小儿呼吸道纤毛功能。干燥空气使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粉尘颗粒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更容易在肺部沉积,诱发炎症反应。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还会加速病原体传播。
4.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A会直接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降低肺组织修复能力。锌元素不足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铁缺乏引发贫血时,肺部供氧不足会加重感染后的组织损伤。长期喂养不当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的小儿更易出现重症肺炎。
5.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发育不成熟导致肺泡数量少、间隔厚,气体交换面积不足。早产儿缺乏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发生呼吸窘迫并继发感染。低体重儿胸廓肌肉薄弱,咳嗽反射差,气道分泌物难以排出,为病原体繁殖创造条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洗玩具和餐具,接种相关疫苗可有效预防。发现呼吸频率加快、持续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营养均衡,孕期做好产检减少早产风险。气候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