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的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白带异常增多或性状改变、排尿时有灼热感、性交疼痛、阴道黏膜红肿或出血。具体分析如下:
1.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阴道炎常见症状,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刺痒感,可能伴随抓痕或皮肤破损。瘙痒程度因炎症类型而异,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质量。过度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需避免摩擦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白带异常增多或性状改变:正常白带为透明或乳白色,阴道炎患者白带量明显增多,颜色可呈黄绿、灰白或带血丝。部分白带呈豆腐渣样或泡沫状,伴有特殊气味。白带性状变化与致病微生物类型相关,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观察白带变化需注意采集时间与方法,避免月经期干扰。异常白带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认病原体。
3.排尿时有灼热感:尿道与阴道解剖位置邻近,阴道炎症可刺激尿道口出现排尿灼痛。症状易与尿路感染混淆,但通常不伴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征。炎症累及前庭时,尿液刺激可加重灼痛感。建议排尿后清水冲洗,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持续灼痛需排除混合感染可能。
4.性交疼痛:阴道黏膜炎症导致组织充血水肿,性交时机械摩擦引发疼痛。疼痛多发生于阴道口及深部,可能伴随接触性出血。急性期应避免性生活,防止黏膜进一步损伤。疼痛持续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原发炎症。润滑不足可能加重症状,但不宜依赖化学润滑剂。
5.阴道黏膜红肿或出血:炎症反应导致阴道壁血管扩张,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或点状出血。窥器检查可见黏膜脆弱易损,接触后可能出现渗血。严重者可出现黏膜糜烂或溃疡,增加继发感染风险。避免阴道内操作刺激,出血期间禁止盆浴。黏膜修复需配合规范治疗与充分休息。
阴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不可随意中断。日常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症状消失后仍需复查确认治愈,防止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