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预防传染需做到隔离治疗患者、佩戴口罩、保持通风、接种疫苗、增强体质。具体分析如下:
1.隔离治疗患者:肺结核患者需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并隔离,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痰液中含大量结核杆菌,患者咳嗽时需用纸巾遮掩口鼻,痰液需消毒处理。治疗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需分室居住。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后,传染性大幅降低,但仍需遵医嘱复查。
2.佩戴口罩: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时双方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需完全覆盖口鼻,每4小时更换一次。正确佩戴口罩能阻隔飞沫传播,降低感染风险。普通人群在医疗机构或高风险场所也可佩戴口罩防护。选择符合标准的口罩,佩戴时避免触摸外层,脱卸后及时洗手。
3.保持通风:室内每天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流通可稀释结核杆菌浓度,降低传播概率。人员密集场所需加强机械通风,确保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关闭门窗。紫外线照射也可辅助消毒空气,但需确保无人时使用。
4.接种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需接种卡介苗,未接种的青少年可补种。疫苗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接种后2-3个月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认免疫效果。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前需评估风险,接种部位避免沾水,出现化脓属正常反应。
5.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适度运动提升肺活量,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损伤。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筛查。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抵御结核杆菌侵袭。
接触肺结核患者后出现持续咳嗽、低热需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礼仪需养成。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医疗废物专门处理。高危职业人员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可阻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