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和鼻窦炎可通过症状部位、分泌物性质、疼痛特点、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症状部位:鼻炎症状主要集中在鼻腔,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鼻窦炎则涉及鼻窦区域,常见额部、眼眶或面颊部胀痛。鼻窦炎疼痛在低头或按压鼻窦部位时加重,而鼻炎通常无此类特征。鼻腔检查可见鼻甲肿胀或分泌物积聚,鼻窦炎可能伴随局部压痛或影像学显示鼻窦内积液。
2.分泌物性质:鼻炎分泌物多为清水样或黏液性,量多但较稀薄;鼻窦炎分泌物常为黏脓性或脓性,可能带黄绿色且较黏稠。鼻窦炎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部,引发咳嗽或咽部异物感,而鼻炎较少出现此类情况。分泌物检查可辅助鉴别,鼻窦炎可能检出较多中性粒细胞或细菌。
3.疼痛特点:鼻炎通常无显著疼痛,偶有鼻部轻微酸胀;鼻窦炎疼痛较明显,多集中在特定鼻窦投影区,如上颌窦炎表现为面颊痛,额窦炎为前额痛。疼痛可能呈规律性,如额窦炎晨起重、午后减轻。鼻窦炎还可能伴随头痛,与鼻腔通气改善后疼痛缓解相关。
4.病程长短:鼻炎病程较短,急性鼻炎多在一两周内缓解;鼻窦炎病程较长,急性鼻窦炎症状持续超过十天,慢性鼻窦炎可能迁延数月。反复发作的鼻塞、流脓涕需警惕慢性鼻窦炎,而间歇性症状更倾向过敏性鼻炎。病史采集时需明确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
5.伴随症状:鼻炎可能伴发眼痒、流泪等过敏表现;鼻窦炎常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窦炎还可能引起耳闷、牙齿不适等邻近器官症状,而鼻炎较少波及周围组织。体格检查时需关注体温、淋巴结等全身状态。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保持鼻腔清洁,减少刺激性气体接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诱发黏膜充血。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长期症状未缓解需完善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