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应做头部CT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血液检查、腰椎穿刺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CT检查:头部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明确出血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脑水肿或脑疝。CT图像可清晰显示高密度血肿,对急性期出血敏感度高,有助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检查过程无创,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病情危急时需优先完成。
2.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脑血管形态,可发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该检查对明确出血原因有重要价值,但属于有创操作,需评估患者耐受性。数字减影技术能清晰显示血管细节,为后续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3.磁共振成像检查:磁共振对亚急性或慢性期出血显示更优,能区分新旧出血灶,评估周围脑组织损伤程度。多序列成像可鉴别其他颅内病变,如肿瘤或梗死。检查无辐射,但耗时较长,不适用于躁动或生命体征不稳的患者。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可排查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疾病。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出血倾向或合并症,需及时纠正。动态监测指标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5.腰椎穿刺检查:腰椎穿刺可测定脑脊液压力及成分,若发现血性脑脊液可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但颅内压增高时需谨慎操作,避免诱发脑疝。检查结果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不作为常规首选。
脑出血患者需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监测血压变化。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康复期需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