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半月板损伤常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关节弹响或卡顿感、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膝关节不稳定感。具体分析如下:
1.膝关节疼痛:盘状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可能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剧。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锐痛,可能伴随局部压痛。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微损伤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不适,严重损伤则可能出现静息痛。疼痛区域通常与损伤部位对应,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更常见。
2.关节弹响或卡顿感: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明显弹响或卡顿现象,尤其在屈伸过程中。这种症状源于异常半月板的机械性阻碍,导致关节运动不顺畅。盘状半月板较正常半月板更厚,更容易在关节活动中产生异常摩擦。部分情况下可能伴随关节交锁,即膝关节暂时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
3.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屈伸范围可能减小,尤其在试图完全伸直或深屈时受限明显。盘状半月板的异常形态可能直接阻碍关节活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导致关节僵硬。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引发周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时不适。
4.关节肿胀:损伤后关节腔内可能出现积液,导致膝关节肿胀。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通常在外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滑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炎性渗出,形成关节积液。慢性损伤可能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轻度肿胀,尤其在过度活动后明显。肿胀常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和紧绷感。
5.膝关节不稳定感:患者可能感觉膝关节松动或无力,尤其在行走或转向时明显。盘状半月板的结构异常使其缓冲作用减弱,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这种不稳定感可能源于半月板撕裂后的机械性改变,也可能与继发性肌肉控制失调有关。严重时可能出现打软腿现象,即突然的膝关节失控。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诊治。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膝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保持适当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合理锻炼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症状加重。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