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听力下降、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迷路炎、胆脂瘤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听力下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鼓膜穿孔或听骨链破坏,声音传导受阻。脓性分泌物反复积聚也会影响内耳功能,造成混合性耳聋。早期多为传导性耳聋,后期可能发展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时听力损失不可逆。
2.颅内感染:中耳与颅脑仅隔一层薄骨板,炎症可能穿透骨质侵入颅内,引发脑膜炎、脑脓肿或硬膜下脓肿。患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病情危急需立即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3.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走行于中耳腔内,炎症侵蚀或胆脂瘤压迫可导致面神经损伤。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闭眼困难。早期治疗可恢复功能,延误可能遗留永久性面瘫。
4.迷路炎:炎症扩散至内耳前庭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化脓性迷路炎可彻底破坏耳蜗及前庭结构,导致永久性耳聋和平衡功能丧失,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感染。
5.胆脂瘤形成:长期炎症刺激使中耳上皮异常增生,形成角化上皮堆积的胆脂瘤。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可侵蚀周围骨质,加重听力损害,甚至引发颅内并发症。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检查耳部情况,避免污水入耳或用力擤鼻。出现耳痛、流脓加重或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治疗期间保持耳道清洁,遵医嘱完成全程抗感染治疗,防止复发或并发症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