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和药物镇痛、佩戴支具固定、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康复训练、中医治疗如针灸和推拿。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和药物镇痛:脊椎压缩性骨折初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轻脊柱负荷,避免进一步损伤。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缓解症状,必要时结合肌肉松弛剂。卧床时间不宜过长,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加重。
2.佩戴支具固定:定制硬质支具可限制脊柱活动,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支具需根据骨折位置和程度选择,通常需佩戴8-12周。佩戴期间需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皮肤压迫或血液循环障碍,同时配合适度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3.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对于疼痛严重或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可通过微创手术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并缓解疼痛。后凸成形术还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避免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4.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需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腰背肌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和平衡训练。早期以低强度活动为主,如仰卧抬腿或腹式呼吸,后期增加抗阻运动和功能性训练,帮助恢复脊柱稳定性及日常活动能力。
5.中医治疗如针灸和推拿:针灸可刺激局部经络,缓解疼痛并促进气血运行。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手法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但急性期或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避免加重损伤。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防止二次损伤。饮食应富含钙和维生素D,必要时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保持正确姿势,减少脊柱压力,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