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早期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类似流感症状,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肢体不对称性瘫痪,以下肢更为常见。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类型。非瘫痪型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通常在一周内缓解。瘫痪型患者则可能出现肌肉疼痛、痉挛,随后进展为弛缓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减退,反射消失。严重者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康复后仍可能遗留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后遗症。少数病例可能出现延髓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是接种疫苗,目前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均能有效预防感染。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瘫痪风险。康复期需结合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由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清洁水源,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对于已出现瘫痪的患者,长期随访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