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中耳炎不一定都会出现发烧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仅表现为烦躁、哭闹、抓耳朵或睡眠不安,体温可能正常。是否发烧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以及个体免疫反应有关,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婴儿咽鼓管较短且平直,鼻咽部病原体容易侵入中耳腔。典型症状包括耳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等,约50%-60%患儿伴随发热,但体温升高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病毒性中耳炎发热程度通常较轻,而细菌性感染可能出现高热。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患儿可能表现为低热甚至体温不升。临床诊断需借助耳镜检查鼓膜变化,必要时进行听力测试或实验室检查。
观察婴儿行为变化比单纯监测体温更重要。频繁摇头、拒绝平躺进食、异常哭闹都可能是中耳炎信号。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姿势可减少反流风险,避免二手烟暴露。使用退热药需严格遵医嘱,禁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抗生素使用应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过度治疗可能增加耐药风险。发现耳道流脓、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警惕脑膜炎等并发症。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咽鼓管功能异常,母乳喂养能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