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引起的败血症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彻底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调整方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烧伤后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易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关键,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剂量及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同时结合局部抗菌处理,如磺胺嘧啶银等外用制剂,减少创面细菌负荷。
2.彻底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坏死组织是细菌繁殖的温床,必须尽早清除。手术清创可减少感染源,促进创面愈合。对于深度烧伤,需分次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进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后加强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二次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败血症导致代谢亢进,营养消耗加剧。需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血糖稳定,避免高分解代谢状态。必要时补充白蛋白、血浆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4.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调整方案:初始经验性用药需覆盖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获得血培养结果后,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风险。治疗期间定期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方案。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败血症易引发休克、多器官衰竭,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标志物。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如容量复苏、呼吸支持等,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充分休息。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康复。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