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针灸常选用环跳穴、居髎穴、阳陵泉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具体分析如下:
1.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此穴属足少阳胆经,深部有坐骨神经通过,针刺可疏通局部气血,缓解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操作时需斜刺2-3寸,配合提插捻转手法以增强刺激,注意避免损伤深层血管神经。
2.居髎穴: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处。此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主治髋关节痹痛。针刺可调和经脉气血,减轻股骨头压力。进针时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感为宜,需避开股动脉分支。
3.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此穴为筋会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筋骨萎软。针刺可疏肝利胆、强筋健骨,间接改善股骨头血运。直刺1-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4.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此穴为髓会穴,足少阳胆经要穴,主治髓海不足。针刺可补益肝肾、充养骨髓,延缓股骨头塌陷。直刺0.8-1.2寸,以局部酸麻感为度,体弱者宜轻刺激。
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健脾益气、通经活络之效。针刺可增强脾胃运化,促进气血生化,辅助股骨头修复。直刺1-2寸,施补法为宜,可配合温针灸。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根据病情虚实调整手法。避免在皮肤破损或感染处施针,晕针者应平卧处理。治疗期间减少负重活动,配合中药熏洗或推拿可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