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的发生几率因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而异。全球范围内,约5%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儿童发病率约为1%-3%,老年人则高达30%-50%。先天性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约占1‰-3‰,后天性听力障碍则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
听力障碍的诱因复杂多样。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突变、孕期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或早产并发症。后天性原因涵盖长期噪音暴露、耳部感染、头部外伤、耳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职业性噪音暴露人群,如建筑工人或音乐从业者,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老年性耳聋与听觉神经退化密切相关,60岁以上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出现听力减退。
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孕期需避免病毒感染和耳毒性药物,新生儿应进行听力筛查。日常生活中,减少长时间佩戴耳机、远离高分贝环境可降低风险。出现耳鸣、听音模糊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听力,但康复效果与干预时机直接相关。定期听力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