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出现肉刺可能是由尖锐湿疣、尿道肉阜或假性湿疣等疾病引起。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属于性传播疾病,表现为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尿道肉阜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与局部慢性刺激或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红色柔软肿物。假性湿疣则与炎症或分泌物刺激相关,形态类似疣体但无传染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明确病因。
尖锐湿疣的疣体表面粗糙,可能伴随瘙痒或出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较长。尿道肉阜常见于尿道口内侧,触之易出血,可能与尿道黏膜脱垂或长期摩擦有关。假性湿疣多见于小阴唇内侧,呈对称分布,质地光滑,与HPV感染无关。其他少见原因包括息肉、皮脂腺异位等。诊断需依赖醋酸白试验、HPV检测或病理活检,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发现尿道口肉刺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或扩散。治疗方式因病而异:尖锐湿疣需采用激光、冷冻或药物去除疣体,并定期复查;尿道肉阜可通过电灼或手术切除;假性湿疣若无症状可观察。日常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或使用刺激性产品。性伴侣应共同筛查,尤其是确诊尖锐湿疣时。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异与病理性病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复查至病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