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报告需关注颜色与透明度是否正常、酸碱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尿糖与尿酮体是否阴性、尿蛋白是否超标、尿沉渣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是否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颜色与透明度是否正常:正常尿液呈淡黄色且透明,颜色过深可能提示脱水或胆红素异常,浑浊可能因感染或结晶。深褐色需警惕血红蛋白尿,红色可能为血尿,乳白色需排查乳糜尿。透明度受结晶、细菌或黏液影响,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2.酸碱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尿液酸碱度通常为4.6-8.0,过高可能因素食或尿路感染,过低常见于高蛋白饮食或代谢性疾病。持续偏酸或偏碱可能影响结石形成,需结合饮食与病史分析。
3.尿糖与尿酮体是否阴性:正常尿糖为阴性,阳性提示血糖过高或肾糖阈异常。尿酮体阳性常见于饥饿、糖尿病或代谢紊乱,需警惕酮症酸中毒。两者同时阳性需优先排查糖尿病相关情况。
4.尿蛋白是否超标:正常尿蛋白极少,超标可能因肾炎、高血压或肾损伤。微量蛋白尿需定期复查,大量蛋白尿提示肾功能异常。剧烈运动或发热可能导致暂时性升高,需结合临床判断。
5.尿沉渣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是否异常:红细胞增多可能因结石、感染或肾炎,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血尿。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若伴细菌需抗感染治疗。结晶或管型出现需结合其他指标评估肾脏状态。
报告异常时避免自行用药,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留取尿液时注意清洁中段尿,避免月经期检测,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大量饮水影响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