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需进行分泌物检查、妇科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分泌物检查:通过采集外阴及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观察或培养,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滴虫感染。分泌物性状、颜色及气味变化可辅助诊断炎症类型。检查前需避免阴道冲洗或用药,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2.妇科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外阴皮肤红肿、溃疡或赘生物等情况,同时观察阴道黏膜是否充血。检查可明确炎症范围及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需在非经期进行以确保清晰观察。
3.血液检查: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辅助判断感染程度或排除全身性疾病。血糖检测有助于排查糖尿病诱发的反复外阴炎,需空腹采血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适用于疑似合并盆腔脓肿或囊肿的患者,明确深层组织病变情况。必要时采用核磁共振进一步鉴别肿瘤或复杂感染,但需结合临床症状选择。
5.病理检查:对外阴可疑赘生物或长期不愈的溃疡进行活检,通过组织学分析排除恶性病变。取样后需压迫止血并保持局部清洁,病理报告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检查后需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或盆浴,及时复诊解读报告。日常注意外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刺激。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交叉感染或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