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是位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属于硬脊膜囊肿的一种,通常在S2水平发现。这类囊肿多为先天性,由硬脊膜或神经根鞘的薄弱处膨出形成,内部充满脑脊液。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因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骶管囊肿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或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囊肿体积较小时通常无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若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性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括约肌功能障碍,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囊肿切除、引流或硬脊膜修补,旨在解除神经压迫并防止复发。术后需关注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存在个体差异。影像学上需与骶管肿瘤、蛛网膜下腔扩张等鉴别,MRI是首选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囊肿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减少骶部受力。出现不明原因腰骶部疼痛或神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保守治疗期间可尝试物理疗法缓解症状,但需警惕症状加重。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MRI,观察囊肿是否复发。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囊肿增大,需加强监测。长期久坐职业者建议使用减压坐垫,调整姿势减轻骶部压力。饮食上保持均衡,避免便秘增加腹压。任何治疗决策需由神经外科或脊柱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不可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