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导致尿量减少,但并非直接原因,而是由于膀胱功能障碍间接影响排尿量。
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导致膀胱储尿或排尿功能异常。尿量减少通常与膀胱排空不全有关,例如逼尿肌活动不足或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使尿液滞留膀胱,实际尿量并未减少,但有效排出量降低。长期尿潴留可能引发上尿路扩张或肾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因感觉神经受损,无法感知膀胱充盈,也可能表现为排尿次数减少,但总尿量未必变化。
诊断神经源性膀胱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及神经系统评估。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排尿功能,如间歇导尿、药物或手术干预,以保护肾功能。监测每日尿量及残余尿量至关重要,避免误判为尿量减少而忽视尿潴留。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需排查脱水、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病因。患者应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