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头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固定、肩关节支具固定。具体分析如下:
1.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简单骨折。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用石膏绷带固定肩关节及上臂,保持骨折部位稳定。石膏需覆盖肩部至肘关节下方,通常固定4-6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过早拆除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影响恢复。
2.手术内固定:适用于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通过切开复位,使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等器材直接固定骨折端。手术可精确恢复解剖结构,稳定性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需结合康复训练,避免关节僵硬。感染、内固定松动是潜在风险,需严格遵循医嘱。
3.外固定支架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在骨折远端和近端植入钢针,连接外部支架维持稳定。操作相对简单,便于伤口处理,但针道感染风险较高。固定期间需定期消毒,避免过度活动。支架通常使用6-8周,视愈合情况逐步拆除。
4.牵引固定:适用于无法立即手术或复位困难的情况。通过皮肤或骨牵引装置,持续施加拉力维持骨折对位。牵引需保持适当重量,避免过度牵拉损伤神经血管。卧床时间较长,需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牵引期间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变化。
5.肩关节支具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术后辅助固定。支具可调节角度,限制肩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佩戴时需确保松紧适度,避免压迫腋窝神经。支具固定时间较短,通常配合早期被动活动,促进功能恢复。
固定期间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定期影像学检查确认愈合进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减少感染风险。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强行活动导致损伤。饮食宜均衡,适当补充钙质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