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术后出血:脾切除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血液,血红蛋白持续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感染:脾脏是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腹腔脓肿。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咳嗽咳痰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3.血栓形成:脾切除后血小板反应性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门静脉血栓或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腹痛、下肢肿胀疼痛。术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4.血小板增多症:脾脏具有储存和破坏血小板功能,切除后血小板短期内明显升高,可能超过1000×10⁹/L。持续增高易导致血栓或出血倾向。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过高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进行血小板单采术。
5.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脾脏缺失使机体对荚膜细菌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发生暴发性败血症。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休克甚至多器官衰竭。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出现感染迹象需立即就医并强化抗感染治疗。
术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恢复活动量。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疫苗接种应严格按计划完成,不可遗漏。长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