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所涉及的血管主要是桡动脉。桡动脉位于手腕部,是中医诊脉的主要部位,因其位置表浅、易于触及,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通过感知桡动脉的搏动变化,中医可以判断气血运行状况及脏腑功能,进而诊断疾病。
中医把脉时,医师通常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压患者手腕部的寸、关、尺三个部位,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功能。寸脉反映心肺功能,关脉反映脾胃肝胆,尺脉反映肾与命门。桡动脉的搏动特征,如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等,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例如,浮脉可能表示外感表证,沉脉可能提示里证,迟脉多见于寒证,数脉则常见于热证。这些脉象变化与气血盛衰、阴阳失衡密切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把脉时需注意环境安静,患者情绪平稳,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食后立即诊脉,以免影响脉象真实性。医师按压力度应适中,过重可能掩盖细微变化,过轻则难以感知深层脉象。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群脉象存在差异,需结合整体情况综合判断。把脉仅是中医四诊之一,需与望、闻、问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