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当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诊断为失代偿期。这一阶段的肝硬化已失去代偿能力,肝功能明显恶化,需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
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需结合多方面证据。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胀、下肢水肿、意识障碍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如INR延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血常规可能显示血小板减少,提示脾功能亢进。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或MRI可观察到肝脏形态改变、脾肿大、门静脉增宽及腹水等特征。胃镜检查能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存在及程度。肝硬度检测如FibroScan或肝活检虽更多用于早期肝硬化评估,但在部分疑难病例中仍有辅助作用。
诊断过程中需注意鉴别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或肝癌等。临床评估需动态观察,避免仅凭单一检查结果下定论。治疗决策应个体化,综合考虑患者肝功能分级如Child-Pugh或MELD评分、并发症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早期识别失代偿表现并积极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