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黏液囊肿有可能自行消失,但概率较低,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囊肿的消退与体积、位置、病因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小型无症状囊肿偶可因黏液自然排出或吸收而缩小,但较大囊肿或合并感染时通常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增大。
鼻窦黏液囊肿的形成多与窦口阻塞有关,如炎症、外伤或解剖异常导致黏液滞留。部分患者因窦口重新通畅或黏膜功能恢复,黏液得以引流,囊肿可能逐渐消退。但临床观察发现,自愈现象多见于早期微小囊肿,且需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多数情况下,囊肿会压迫周围骨质引发头痛、鼻塞或视力问题,此时必须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并引流。影像学随访显示,未经治疗的囊肿约70%会持续进展,仅少数保持稳定。
确诊鼻窦黏液囊肿后应定期复查鼻窦CT,观察变化趋势。避免用力擤鼻或碰撞面部,以防囊肿破裂感染。若出现剧烈头痛、眼球突出或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出现颅内或眼眶并发症。手术是根治性手段,内镜微创手术成功率超过90%,术后需预防粘连复发。孕妇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囊肿继发感染,治疗需权衡风险。日常保持鼻腔清洁,控制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