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霉菌的症状常见为皮肤瘙痒或脱屑、黏膜部位出现白色斑块或异常分泌物、呼吸道不适如咳嗽或胸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或腹痛、全身性反应如低热或乏力。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瘙痒或脱屑:霉菌感染皮肤时,局部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伴随明显瘙痒,搔抓后易破溃渗出。慢性感染会导致皮肤增厚、脱屑,常见于足癣或股癣。潮湿环境或免疫力低下时症状加重,需保持患处干燥并及时处理。
2.黏膜部位出现白色斑块或异常分泌物:口腔或生殖器黏膜感染霉菌后,可见白色伪膜状物,刮除后基底充血。阴道感染可能伴随豆渣样分泌物及灼痛感。黏膜防御功能受损时易复发,需避免滥用抗生素或激素。
3.呼吸道不适如咳嗽或胸闷:吸入霉菌孢子可能引发过敏性反应,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气促或胸痛。严重时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肺炎,影像学可见肺部浸润影。长期接触霉变环境者需加强防护。
4.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或腹痛:肠道霉菌感染可能导致腹胀、稀便或黏液便,偶见血便。婴幼儿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较高,需结合粪便检查明确病原。
5.全身性反应如低热或乏力:深部霉菌感染可能通过血液播散,引起持续低热、盗汗或体重下降。器官受累时出现相应症状,如肝脾肿大或神经系统异常,需尽早干预。
霉菌感染症状因部位和程度而异,避免接触霉变环境是关键。保持个人卫生,衣物及用具定期消毒。出现疑似症状时需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加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